【海院科研进展】涂石飞博士在《自然(nature)》旗下期刊《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发表研究成果-凯发官网地址

 【海院科研进展】涂石飞博士在《自然(nature)》旗下期刊《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发表研究成果-凯发官网地址

科研成果

当前位置: 凯发官网地址 -> 科学研究 -> 科研成果 ->

【海院科研进展】涂石飞博士在《自然(nature)》旗下期刊《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发表研究成果

作者:涂石飞来源:海洋与气象学院 阅读次数:次 日期:2024-10-06

9月30日,海洋与气象学院青年教师涂石飞博士等在地球和环境科学领域国际顶级学术期刊《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中科院1区,top期刊,最新if = 8.1)上发表题为“decreasing trend in destructive potential of tropical cyclones in the south indian ocean since the mid-1990s”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利用1982年至2021年的历史最佳路径热带气旋数据(ibtracs-jtwc),回顾了全球及区域尺度近40年热带气旋的潜在破坏性(power dissipation indexpdi),定义为热带气旋强度的立方的时间积分)变化趋势。研究发现全球热带气旋年累积pdi显示出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并且1990年代达到最大值。在区域尺度上,各海盆年累积pdi都显示出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整体上没有显著趋势。但在1990年代中期以后,只有南印度洋的年累积pdi显著下降(图1),而其它海盆在同一时期变化并不明显。定量分析显示,南印度洋累积pdi1994-2021年期间-0.72 × 1011 m3 s-2每十年的线性趋势下降,根据这一趋势,累积pdi在这一时期下降45%根据累积pdi的定义,热带气旋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是pdi变化的三个主要因素。研究发现1994 - 2021南印度洋累计pdi的下降趋势主要由热带气旋频率和持续时间的减少引起。其中,热带气旋频率的减少受到大气稳定性增加的影响热带气旋持续时间的减少可以归因于热带气旋位置的变化。研究发现,1994-2021年南印度洋中热带气旋平均生成位置南移,且生成后西移距离减少,导致路径缩短,平均移动方向逐渐偏南,这些变化与南印度洋副热带高压(马斯克林高压)减弱有关此外,研究还发现副热带高压的减弱只发生在南印度洋,但在其它海盆的副高显著增强。该结果体现了气候变化与台风活动的非一致性。

该论文以广东海洋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广东海洋大学涂石飞博士为第一作者,硕士研究生胡珍珍为第二作者,广东海洋大学徐建军教授和复旦大学周文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合作者还包括亚太台风研究中心陈仲良(johnny c. l. chan)教授、广东海洋大学梁梅博士。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等科研项目资助。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3247-024-01683-2

tu, s., hu, z., liang, m. et al. decreasing trend in destructive potential of tropical cyclones in the south indian ocean since the mid-1990s. 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 5, 543 (2024).

1 | 热带气旋年累积功率耗散指数(pdi)在每个海盆和全球的时间序列。阴影区域是线性拟合直线的双边95%置信区间;实线(红色为线性趋势显著,黑色为不显著)代表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线性回归;绿色曲线代表pdi的五年滑动平均。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