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会议报道】海洋与气象学院“海学论坛”(202320期)-凯发官网地址

 【学术会议报道】海洋与气象学院“海学论坛”(202320期)-凯发官网地址

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凯发官网地址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学术会议报道】海洋与气象学院“海学论坛”(202320期)

作者:施旭东来源:海洋与气象学院 阅读次数:次 日期:2023-12-14

20231212日,海洋与气象学院在海科楼505会议室举行了2023年第20期海学论坛,本次论坛邀请了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魏泽勋研究员崂山实验室刘海龙研究员和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姜金荣研究员三位专家进行报告报告由我院谢玲玲院长主持,郑全安教授和学院部分老师、研究生以及本科生到场聆听

魏泽勋研究员报告题目为:南海海洋环流三维结构与变化及其相关动力学机制他系统地介绍了南海的整体环流。南海作为一个既封闭又连通的海域,同时是连接太平洋-印度洋贯穿流的重要分支,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并指出吕宋海峡涡度输入是维持南海水平环流上、中、深三层呈现“气旋式-反气旋式-气旋式”三明治结构的重要机制。南海作为“小大西洋”,其垂向结构存在两个经向翻转环流,分别是由季风引起的具有冬季向南、夏季向北的季节变化特征的表层经向流与次表层以下反向的补偿流形成的上、中层季节性翻转和1000m以深的不随季节变化的深层翻转流。同时,魏老师还介绍了南海深层环流的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季节变化特征和长期变化特征,以及南部海峡与大洋之间的水交换。

刘海龙研究员报告题目为:气候系统海洋模式的发展和应用。主要从气候海洋模式的基本问题、发展现状和挑战、气候系统海洋模式licom的发展三个方面展开介绍。海洋在气候变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且全球尺度的海洋环流具有复杂性进一步导致了全球变化问题的复杂性。气候海洋具有复杂的特征,模拟难点主要集中于空间尺度大、时间尺度大、时空分辨率高、守恒性要求高四个方面。刘老师详细介绍了国内外主要的全球气候海洋模式和研究趋势,并指出研究主题包括气候、模拟、输送、同化、波浪和涡旋,且发生三大重点转移:研究对象向小尺度的空间过程和长时间的气候变化方向、研究模式向将先进技术集成到复杂真实模式、研究地区向边缘海或内海进行转移。以及气候海洋模式的发展现状,并指出关于未来气候海洋模式的展望。最后向我们介绍了licom模式目前取得的一些成果,该模式主要应用于气候模拟和预估、海洋短期预报等方面。

姜金荣研究员报告题目为:超级计算助力科技创新。他指出超级计算机具有重要意义,是“国之重器”,是科技创新的“加速器”。可应用于药物研发、基因组学研究、天体物理研究、数值天气预报、第一性原理计算、人工智能等研究领域,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姜老师详细介绍了中国科学院中心超级计算的发展状况,目前已形成了多个基础软件和工具,并长期参与研发大规模应用软件,助力于学科的发展,而高性能计算技术的培训也培养了大批超算人才。中国科学院超级计算中心第七代超级计算机“东方”超级计算系统为科学计算提供了强大算力。

各位专家从不同角度带来了各领域最为前沿的进展,大大开拓了师生们的知识面,也激发了学习研究热情,为未来的科研之路提供了新方向,同时对于学科发展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