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23日,海洋与气象学院举行了第十四期海学论坛,本次论坛邀请到了天津科技大学孙军教授、中山大学杭建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彭世球研究员在海科楼505会议室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学术交流,为海洋与气象学院的师生带来十分精彩报告。报告分别由我院的谢玲玲院长和陈法锦副院长主持,本院师生百余人参会,场面十分精彩。
12月22日上午,天津科技大学的孙军教授以“海洋浮游植物生物碳汇”为题做学术报告。孙军教授介绍了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海洋碳循环机制,并简单阐述浮游植物与碳循环、浮游植物与生物碳汇之间相互作用。进而指出硅-碳耦合的生物碳汇是生物泵最主要的碳封存方式在寡营养海域中,超微型浮游植物占据主导地位。超微型硅质化生物主要为:超微型硅藻、迅游藻、聚球藻原绿球藻。从而表明了对超微型生物硅质化过程的分子操作也许是未来解决碳中和问题的方法之一。
12月22日下午,中山大学杭建教授以“建筑通风与城市风热环境的若干研究与思考”为题。杭教授简单阐述了目前的研究工作是围绕城市气象与建筑环境,进行多尺度、创新性、交叉学科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城市通风与飞沫扩散、城市湍流特征与通风评价、城市污染物扩散及其人群暴露和城市能量平衡与热环境时空特征等等方面。主要研究手段是通过cfd建模类比建筑通风情况,进而研究各影响因素的影响机理及其相对重要性。同时通过观测温度、辐射(反照率)、超声风速仪(不同高度的风速、湍流)等因素,为数值模拟提供验证。最后杭教授指出改善城市通风与能量收支平衡,是构建宜居城市气候的有效手段。
12月23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彭世球研究员作了题为“国基申请及论文写作经验与技巧”的学术报告。整个报告围绕“ 如何撰写基金申请书?”展开,彭世球研究员基金申请书的组成内容主要包括选题与题目、摘要、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和经费申请说明等方面。彭世球研究员认为撰写基金本子的重中之重在于如何提炼关键科学问题,为此彭老师针对拟解决关键科学问题展开了详细地阐述。针对老师们提出的相关困惑,彭世球研究员都一一作答,并给出了十分中肯的建议。
12月23日下午,彭世球研究员继续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印太海洋环境预报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的学术报告。彭世球研究员简单介绍了国际上主流的全球海洋业务化预报系统及其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从而引出目前的研究思路。彭研究员认为目前关键技术的研发是基于理论研究、数值模式和资料融合(同化)三个方面,因此将通过发展更高效的观测资料融合技术、建立更完善的物理参数化方案和改进的计算方案与边界条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印太海洋环境实时预报系统。最后,彭世球研究员认为提高印太海洋环境预报能力,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提供支撑保障。
学术报告后,本校的与会老师和学生积极地与主讲老师进行交流讨论,通过本周的海学论坛讲座,参会老师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开拓了师生们的专业视野,取得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效果。
讲者简介:
孙军,男,现为天津科技大学,教授。2014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获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天津市特聘教授、中科院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生态学”。近年来,先后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863计划、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重点方向项目等40多项课题;发表论文290余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教育部等会评专家,aos主编助理等9个海洋类期刊编委;unesco/ioc trendspo工作组核心成员。此外还兼任中国海洋科学考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社会工作。
杭建,中山大学教授,博导,大气科学学院副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香港大学荣誉副教授,广东特支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青年拔尖人才(2016)、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9)。主要从事城市气象和建筑气象方面的研究,包括:城市湍流与通风及污染物扩散机理的研究、城市热环境时空特征与热岛效应研究、城市能量平衡与冠层参数化研究和建筑通风与室内室外颗粒物(飞沫)扩散研究。近10年来在国际知名sci期刊共发表或接受sci论文60余篇,其中一作或通讯作者的sci论文45篇,学生一作的sci论文23篇,sci他引700余次。相关期刊包括<
>、<
>等等。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瑞国际合作交流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广东省2019年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国际合作)项目1项等课题。
彭世球,博士生导师。2004年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博士毕业,2004-2009先后任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博士后副研究员、研究助理教授。2009年10月放弃美国绿卡回到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工作,目前是中科院二级研究员。主要从事海气相互作用、海洋和大气数值模拟及资料同化、中尺度动力过程及物理参数化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其中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3项)、中国科学院创新重要方向性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子课题、广西科技创新计划重点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并获中科院王宽诚教育基金、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留学归国基金等资助, 目前为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核心成员。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在j. physical oceanography、j. geophysical research、ocean modeling、 monthly weather review等国际知名刊物发表sci论文近60篇。成果 曾获2012年度“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6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8年度“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目前任广东省气象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和广东省力学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海洋预报” 、“应用海洋学报”、“热带海洋学报”编委,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会员。